English

“代沟”如何变“代桥”《向孩子学习》告诉你

1999-04-14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晨光出版社联手推出的《向孩子学习》一书,揭示了在20世纪后期的特殊社会历史背景下,中国社会在代际关系和文化传承方面出现的革命性的变化。它的结论是,只要两代人“相互学习、共同成长”,长期困扰中国社会的“代沟”将会逐渐被抚平。

《向孩子学习》反映了信息技术对于“反向社会化”的独特影响,知识、信息的权威和魅力得以充分张扬。由于话语权的平等拥有,许多社会问题随着新技术时代的来临迎刃而解,无所不至的信息中介以及其他因素使“代沟”变“代桥”。

“向孩子学习”这个“世纪末命题”提出的特殊性在于:它的出现是在中国经历了从“文革”到“改革”的转型20年之后,而改革又面临着新的跃迁之时;这一因素又造成两代人一度如同“生活在两个不同的星球”,同时又形成了知识“反向”流动的强势差。所以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所教授周晓虹说,“尽管‘向孩子学习’或反向社会化不是中国所特有的现象,但80年代以后的中国肯定是这场‘代际革命’演绎得最为充分的国度”。

这本书的调查对象也说明了其特殊性。第一,考察的家庭主要是城市的核心家庭(即由父母双亲和一个子女所构成的三人家庭),是计划生育促成了这种社会现实;第二,父母、教师多数是“老三届”,是饱受贫穷、动荡和创伤的一代;第三,子女多为在开放社会中成长的独生子女,其认知方式、在家庭中的地位、价值观念与上一代相去甚远。

“向孩子学习”的独特提法是否会导致误解呢?该书主编孙云晓解释说:“完整的命题应该是‘相互学习,共同成长’;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侧重子女的‘反向社会化’,但全面的应该是‘双向社会化’,化‘代沟’为‘代桥’。”他还说,他们原来准备出两本书,一本是《向孩子学习》,汇编征文;另一本是《两代人共同成长》,总结研究成果。但是,考虑到把书一分为二会增加读者的成本,把理论和实践一分为二会增加理解的难度,他们把两个内容合而为一,使理论与个案相结合,就定名为《向孩子学习》。

他进一步指出,这本书最初主要面向中小学教师和家长,而不是大学教师和理论工作者,但是大学生很可能很快就会接纳书中的思想,可能还有中小学生。根据访问的经验,小学生会感到欣慰和惊奇,但限于理解力,读者不会很多;中学生会感到释然,因为“代沟”主要存在于中学生和家长之间,书中观点为他们的行为找到了依据。

孙云晓指出了20年间教师和父母的悲剧色彩。改革开放导致的急剧社会变迁,使成年人产生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失落感、恐慌感甚至自卑感,却无能为力。但他们又很了不起,具有宽容和理解的精神,以前的孩子哪敢对父母说个“不”字;他们自认为是“被耽误的一代”,所以把许多希望,都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。《向孩子学习》对父母的行为做了理论上的解释,包括安慰他们,使他们更理智、更从容地面对未来。

“遗留问题不是没有”,孙云晓说,“一是关于怎样看待孩子的缺点。这个问题我们没有回避但是探讨得不够充分;二是差异性问题。包括地区和文化差异,如何把握我们不是很清楚。”他说,这些问题不仅是他们的事情,需要社会来共同探讨。此项研究调查主要的是城市,对农村了解得不够,为了弥补缺憾,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今年5月份将展开一项包括十几个省、40余个县的专项调查。

那么缺憾会招致批评吗?孙云晓说:“批评的声音会很多,我们也期待这样的声音。批评归根到底是关于如何评价今天的青少年,很多人很忧虑,对孩子充满指责。我认为不是今天的孩子不行,而是中国的教育危机四伏。”目前肯定的和否定的力量对比如何呢?记者问,“难分胜负。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的否定很厉害,持肯定态度的主要是理论界和新闻媒体,但这也不是绝对的。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